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智慧教育云平台 | 中原教育周刊考试服务系统 | 河南教育云平台线上平台 |
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点

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的创新与探索——以瓷器作品《硕果累累》《中华龙》原产地为例谈美术教学

  摘要:纵观漫长的中华文明史,瓷器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作品,光洁致密、外形美观。绞胎瓷源于唐,兴于宋,千余年来在河南焦作境内世代相传,主要产自当阳峪窑群区域。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糅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被称之为“编出来的瓷器”。当地的瓷器作品曾三次入选教育部审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本文以作品《硕果累累》原产地为例,探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认识美、评价美,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  实践 创新 审美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对美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的追求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美术发展的历史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中国陶瓷是中国灿烂文明的代表 ,艺术地提升了造型设计,诠释了"感性之美、理性之真" 的生活理念,传达了当今社会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硕果累累》、《中华龙》绞胎瓷烧制技艺是传承古法绞胎瓷烧制技艺,创新传承了当阳峪瓷窑的绞胎、绞釉、刻花、剔花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走进课堂,对于学生开拓视野,领略艺术之美,提升感受审美能力,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在教学课程上,引导学生的实践能力  

  瓷器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吸取远古的的艺术营养,体验艺术的古老独特美学。

  树要想要成长,根就不能停止汲取养分。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整合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形成分学段的序列化活动指南和指导性规范。一是课程目标,围绕工匠精神的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启蒙、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使用适龄工具完成较复杂的设计、制作、优化改进全程,初步形成独立统筹复杂实践的自组织智慧,在操作过程中锻炼专注、耐心、细致、有始有终的品质。二是课程内容,从地域文化为主线开设课程。以“绞胎瓷文化”为主线,分别不同阶段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融入传统工艺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清晰地了解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脉络,感悟我们民族精神的精气神。三是课程实施开展。加强对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以保证基地课程的正常开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听取学校、家长意见,充分整合学校、家长资源,邀请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理念与课堂管理的培训,邀请家长中的行业高手指导学生实践,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培养综合能力的“阵地”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自觉进行创造性欣赏和个性化作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在教学质量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瓷艺术与美术作品有相通之处,艺术作品所塑造的物体形态,决定着观赏者的“第一印象”,也决定着作品的“第一美感”。《硕果累累》融入了美术元素,既吸收中国古代其他艺术的营养,也从西方雕塑艺术中吸取精华;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习惯,又注意吸收现代艺术的元素,有自然韵律美、偶然天成美、色彩景幻美的特点,表达艺术效果,使得整体富有变化而具有視觉上的冲击力,别有一番韵味。

  美术课所追求的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生活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美术教学的现状,同时还要贯彻课标的理念,才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轨道。因此,美术课教学质量上的提高,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理论教学,走出去、开眼界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注意造型艺术与美术的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色彩之美主要表现在把瓷泥用矿物质颜料调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再加上各种中间色,使得制作的绞胎瓷坯胎五颜六色、色彩丰富。主要表现在:灵动之美,让品牌内涵丰富而富有张力、让绞胎瓷充满灵性;纹理之美,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变化亦无穷,神韵自然天成。作品之美如怒放的牡丹花,绚丽惊艳,但它的美丽没有浮夸,却深入骨髓,精心选的泥料在匠人的手下不断地翻转,斑斓的色彩蕴含着匠人最原始的智慧和想象。通过现场感观,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美在心中种下美的印象。

  通过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体验制作,从中吸取营养,重视历史文化传承的审美哲学,了解到社会需求变化和了现代审美情趣,领略现代艺术绞胎瓷的魅力,让教材上的作品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穿古看今,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生存能力、生活技能和劳动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就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创新冲动,注重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和重新解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语言,使其个性化、时尚化。

  三、在教学内容上,培养学生时代审美能力

  绞胎瓷在北宋达到鼎盛,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当阳峪窑所在的焦作地区饱受侵害,元朝灭宋之后,曾经辉煌的当阳峪窑群随之衰败。绞胎瓷的各种纹饰用不同颜色的瓷泥,按照要表达的效果制成坯胎,由于制坯过程纹路变化多端,不可复制,所以绞胎瓷由胎而生,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2001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在传承古法绞胎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传承古代当阳峪瓷窑的绞胎、绞釉、刻花、剔花艺术,成功研制出当代优质的绞胎艺术瓷,填补了我国瓷器中的一项空白。《硕果累累》、《中华龙》是他的代表作,因其工艺精湛、质感温润沉静,装饰纯净自然,入选在《美术》教材上。

  在思想内容上契合时代精神,在表现手法上凸显时代审美。在审美活动中,艺术形象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凝聚和物化了人对现实社会的审美关系,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苏曼殊的解释是这样的,瓷器是当时工业化的最高成果,代表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同时,它集实用与艺术审美于一体,集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抽象艺术、表现艺术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确实是中华民族当时工匠艺人工艺、审美“智巧”的集中表现和结晶。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强美术课的整体规划,形成分学段的序列化活动指南和指导性规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

  开展学生实践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实践教育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学校学生爱好新奇、善于表现、富有参与意识的心理特点,需要在丰富的美术课得到体现,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了,就不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丰富的校园精神生活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绞胎瓷前世今生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绞胎瓷在焦作产生、发展、兴盛到消亡的历程,及改革开放后以现代大工匠重新研发绞胎瓷烧制技艺并重新面世的历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个人视野和素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体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意识,引导他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用独特语言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杨峡、柴战柱《中国绞胎瓷》(河南美术出版社)2020。

  (作者申丹阳系河南省焦作市示范区实验小学教师  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

相关阅读
  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

2023-04-03 17:26:04

  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的话题登上热搜后引发网友持续讨论:“为什么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2023-03-31 09:43:08

  和爸妈理解的沟通,并不在同一水平上。这个“水平”并不是指有高低的知识水平等,而是“对事”或“对人”的水平。    ________

2023-03-24 17:44:02

  摘要:中国的汉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更是中华文明之瑰宝,可谓是形神兼具,世界独绝。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因为汉字中蕴藏着中国人朴实的气质

2023-03-19 10:53:3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听取“一线声音”,充分了解乡域各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智慧研究解决短板问题,经精心筹备。近日,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教育工

2023-03-18 11:15:30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平顶山市市二高团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

2023-03-18 10:47:45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

2023-03-14 17:27:56

要闻速递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河南教育云平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基层”, 将以推动河南教育整体发展为己任,团结河南各级教育系统,加强......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河南教育云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电话::0371-56851999

邮箱: hnjyzk01@163.com

  • 官方微信

河南教育云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32226号-4